战争即和平,“一镜到底”的反乌托邦——《大炮之街》深度解析

大友克洋与宫崎骏、押井守,被并称为日本“三大动画导演”,其代表作《阿基拉》享誉全球。

大友克洋喜欢在作品中讨论高科技的滥用造成的危害,也常用华丽的“毁灭”为故事收场。用彻底的毁灭换来对未来的反思,并用重生赋予观众希望,是大友克洋的艺术追求。而《大炮之街》则恰恰相反,表面上风平浪静与“毁灭”扯不上一丝关系,但其内涵却让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。

战争即和平,“一镜到底”的反乌托邦——《大炮之街》深度解析

《大炮之街》是动画电影《回忆三部曲》的第三章,看似是围绕着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展开,实际上拥有极强的反乌托邦色彩,正片中出现的很多内容,都在向乔治奥威尔的小说《1984》致敬。在《大炮之街》中也能找到“战争即和平,自由即奴役,无知即力量。”这句口号的身影。

战争即和平:

故事的舞台是一座钢铁与混凝土打造的巨型要塞,主角是平凡的一家三口,父亲是火炮队的装填手,母亲是炮弹生产线上的工人,孩子是一个梦想成为火炮总指挥的普通学生。一家人的早晨,围绕着对“音乐头盔”禁令的讨论开始。

战争即和平,“一镜到底”的反乌托邦——《大炮之街》深度解析

战争即和平,“一镜到底”的反乌托邦——《大炮之街》深度解析

战争即和平,“一镜到底”的反乌托邦——《大炮之街》深度解析

在这座城市中,发射火炮对抗敌人是头等大事,车站中、街道上、电视节目里,时时刻在回响着那句标语“发射吧发射,全心全力,奉献城市”。一大早,整个城市就忙碌了起来,所有的居民都各就各位,为火炮的射击做着准备。

父亲工作的场所是第17号炮台,这是一只巨大的钢铁怪兽,需要数十人协同作业才能完成发射,清理炮膛、装填、校准,一系列艰辛的作业之后,大腹便便的指挥官华丽登场。他拉动引线,炮弹伴随着轰鸣飞出了炮管,一声巨响在整个城市回荡。

然而炮弹究竟发射到了哪里,他们并不知道,坐在城市最高处眺望到的景色只是满目疮痍的平原,根本没有敌人的身影。所谓的敌人,仅仅存在于夜间的新闻的汇报之中。

战争即和平,“一镜到底”的反乌托邦——《大炮之街》深度解析

战争即和平,“一镜到底”的反乌托邦——《大炮之街》深度解析

“战争既和平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统治手段。通过根本不存在的战争,消耗掉大量资源,让生产力永远不存在剩余,让资本无法有效积累。下层人民只能为“生存”这一基本需求不断工作,而无暇顾及个人的欲望,更没有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。这对于一个极权的社会来说,是和平的一大保障。

同时,设立一个虚构的敌人,也是化解内部矛盾的有效方式。大炮之街的居民们,将他们对生活的不满、对压迫的愤怒、对未来的失望,全部都化作炮火发泄在了这个不存在的敌人身上。就像《1984》中的果尔德施因坦、《浪潮》中楼下的陌生班级、《来自新世界》中“八丁标”之外虚构的恶鬼,这些不存在的“战争”,却成了维持内部“和平”的手段。

自由即奴役:

战争即和平,“一镜到底”的反乌托邦——《大炮之街》深度解析

每当大炮伴随着轰鸣成功发射,在母亲工作的车间中,所有人都会停下手中的劳作,为这一幕振臂欢呼。虽然也有不愿意融入集体的“异类”,他们对这样毫无意义的行为嗤之以鼻,但当监视者渐渐走近,他们却别无选择只能乖乖就范。真正的奴役,并非将人手脚绑住限制其自由,而是通过各种手段掌控其思想。

战争即和平,“一镜到底”的反乌托邦——《大炮之街》深度解析

《大炮之街》对于思想的掌控,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始终。永不停歇的广播,和只聊大炮的电视节目,时时刻刻都在给居民们洗脑,让他们抛开私欲将自己献给城市。更可怕的是《大炮之街》已经出现了“新话”的雏形,比如“出发”、“再见”等常用词汇,被改成了“出膛”、“发射”。所谓的“新话”是《1984》中提出的,为了遏制思想而创造出的新的语言体系,语法更加单一词汇量也大大删减,目的是让所有异端思想都失去传递的途径。

然而身居这座城市的人,仍然以为自己是自由的。他们组成队伍,分发传单,要求减少火药中的有害物质,却没有一个人质疑“发射火炮”这件事本身的必要性。

无知即力量:

孩子在课堂中学到的所有知识都与大炮有关,教室前的唯一装饰也是大炮的照片和模型。老师在台上讲解着关于三角函数的知识,黑板上是复杂的公式,座位上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上挂满了疑惑。文化和艺术不受重视,甚至连音乐都被列入了禁令。午饭时在拥挤的餐厅中,一位正在享受音乐的孩子被当众带走。

战争即和平,“一镜到底”的反乌托邦——《大炮之街》深度解析

战争即和平,“一镜到底”的反乌托邦——《大炮之街》深度解析

这样的“无知”,是实现上文中的“和平”与“奴役”的基本保证。但毫无疑问的是,由这种抛弃了个人欲望的、无知的群体组成的社会,却有着极高的生产力。也正是这种无知的力量,让整个反乌托邦变得坚不可摧,也使他们在亲手筑起的牢笼中陷入了看不到希望的机械循环。

总评:

《大炮之街》的情感表达是极为含蓄的,它没有像《1984》《心理测量者》等反乌托邦类作品那样,找一个反抗者站在社会的对立面为自由而献身,而是叙述了一家人在一天之内平淡的经历。大友克洋通过“一镜到底”的独特运镜方式,含蓄地表达着作品的思想。

战争即和平,“一镜到底”的反乌托邦——《大炮之街》深度解析

“一镜到底”指的是全篇的镜头没有“切换”、“正反打”等机位的切换,而是通过镜头的“推拉摇”等运动方式在一个个场景之间进行过渡的。这样的运镜方式并不是在炫技,而是为了增加故事的连续性,长达22分钟的连贯长镜头,没有留给观众一丝喘息的机会,营造出了难以从故事中逃离的代入感和紧张感。

大友克洋并没有直接表达对于极权的批判,而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细节和暗示,让观众沉浸于这种氛围,并反思这荒诞的反乌托邦。

本文章发布自【ACG汉服社】,转载请保留链接

动漫资讯

多日不见,ONE老师的画功又提升了

2020-7-2 10:24:27

动漫资讯

奇怪的技能增加了!“叠甲少女”的队友,也越来越不正常了

2020-7-2 10:24:31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